文/ 黃思萍 物理治療師 我...
我是跳躍膝嗎? Part2: 跳躍膝的治療及運動介入
文/黃思萍 物理治療師
上次介紹過了跳躍膝的成因:
內容摘要
這次就要進入治療和運動介入了!
在物理治療中主要分為三大項目
-
儀器治療(Modality Therapy):
在儀器治療裡,常使用的是治療用超音波,超音波為深層的熱療,透過音波的震盪將能量傳遞至組織內,透過超音波的熱效應,
讓組織溫度提高使新陳代謝增加,促進組織癒合修復,並且鬆弛疤痕組織。
2. 徒手治療(Manual Therapy):
而徒手治療裡,常採用的為軟組織深層按摩(Transverse friction massage或稱為Deep friction massage) ,
透過垂直髕骨韌帶,並且單方向的撥動髕骨韌帶,破壞髕骨韌帶上原本紊亂的疤痕組織,
使沾粘減少並且讓韌帶上的膠原纖維(collagen fiber)重新排列,當髕骨韌帶上的疤痕組織消失而且有了正確的排列方式,
才不會在運動的時候再度拉扯到沾黏而產生疼痛。
(圖片來源: http://jejgjg.blogspot.tw/2012/06/dolor-de-hombro.html)
3.運動治療(Movement Therapy)
運動治療中有許多不同種類的運動,治療師會依照每個人的狀況進行不同的訓練。
運動訓練目的為讓臏骨韌帶上產生拉力讓沾黏打破,並且讓臏骨韌帶順著運動的方向做出正確的排列。
運動訓練同時要增加股四頭肌的肌力,才不會日後在運動的過程中讓髕骨韌帶產生過大的壓力,進而產生微小的撕裂。
以下簡單的介紹幾個運動:
-
Drop Squats
- 透過快速往下蹲的動作,讓髕骨韌帶產生一個很大的拉力,打破臏骨韌帶上的沾黏,使臏骨韌帶順著運動方向做出正確的排列。
- : 10下/組,1~2組/天
2. Single Leg Decline Squat
- 透過在25度的斜板上做出單腳蹲的動作,除了打破原本髕骨韌帶上的沾粘外,也是在訓練股四頭肌的肌力。
動作開始的前幾下可能會產生疼痛,此時的疼痛是臏骨韌帶上的沾黏正在被拉開,等到沾黏被拉開後,
臏骨韌帶上原本沾黏的組織排列順序對了,疼痛會越來越少,所以在做這個運動訓練時,應該要越做越不痛才對。
- 10下/組,1~2組/天
在介紹完以上這些治療方式後,是不是有點疑惑呢?
下面列出一些常見的Q&A讓大家參考:
Q: 到底我該適用什麼樣的治療方式?
A: 一般來說,物理治療師在評估過每個人的狀況後,會依據不同的狀況給予不同的治療。
一般治療的原則是希望透過超音波治療和軟組織深層按摩(DFM),將原本在髕骨韌帶上沾黏的疤痕組織被破壞,
讓髕骨韌帶的組織重新排列,之後再透過運動訓練,讓股四頭肌的肌力增加,使髕骨韌帶日後不要再產生疤痕組織。
Q: 在我感到疼痛的當下是不是就要終止我所有的運動項目?
A: 透過前面的文章分析,我們可以知道臏骨韌帶上之所以會有沾黏的疤痕組織出現,其一為運動強度提升,
使運動過程中髕骨韌帶的壓力過大而產生微小的撕裂和疤痕沾黏,解決的方式不是終止運動項目,
而是將原本的運動強度下降,像是運動強度(Intensity)、運動頻率(Frequency)、運動時間(Duration)的減低,
先加強訓練股四頭肌離心收縮的能力後再將運動強度提升。
再來是運動型態的改變,如果在運動過程中急停和跳躍的動作都是用膝蓋做煞車,
臏骨韌帶就很容易因為反覆的動作使韌帶上的壓力逐漸累積,這個時候需要的就是改變運動的模式,
多用大塊的肌肉例如臀肌或股四頭肌做發力或煞車的來源,才能真正減少臏骨韌帶的傷害。
Q: 我要怎麼知道我什麼時候可以回到場上比賽或是繼續我平常的運動?
A: 每個人依據受傷的程度不同,沾黏程度的不同,回歸到場上的時間都不盡相同,運動種類的不同,
對於股四頭肌肌力的需求和髕骨韌帶上會造成的傷害也不同。較為客觀的自我檢測法除了可以透過
前篇文章所提到的Single-leg decline squat去檢測拉扯到沾黏的角度,也經由運動訓練去觀察股四頭肌的肌力是否足夠,
透過逐漸增加的訓練強度挑戰肌肉的耐受度,最終可以模擬運動場上的動作觀察是否會造成不適。
Q: 常常看到場上的運動員用髕骨加壓帶(Counterforce brace)或是肌內效貼布貼紮(Kinesio taping),我也可以使用嗎?
A: 常見的髕骨加壓帶,是將壓力加壓在髕骨韌帶的痛點,讓球員在運動的時候不會因為跳躍或急停的動作,
拉扯到原本沾黏的疤痕組織而產生疼痛。所以如果是即將要上場比賽是可以使用髕骨加壓帶的,
但是在進行運動訓練時應該避免使用。
(圖片來源: http://feebee.com.tw/)
而肌內效貼布的貼紮在於將髕骨往上提起,降低髕骨韌帶上的壓力,以及固定住髕骨韌帶的沾黏處。
貼紮時將膝蓋稍微彎曲,貼法為在脛骨粗隆(Tibial tuberosity)上下錨點,錨點處不拉張力,
沿著股四頭肌方向往上拉50%張力之後順貼,左右依序各貼一條,最後從外側膝蓋下錨點,
沿著髕骨韌帶向內拉100%張力在沾黏處,再向內順貼。
雖然貼紮完可以馬上感覺到膝蓋被提起的輕盈感,以及疼痛感的降低,
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搭配運動運訓練,打破沾黏並加強股四頭肌的肌力喔!
Q: 康復後回到運動場上應該注意什麼樣的事情?
A: 透過本篇文章可以了解到,跳躍膝的成因是因為過度的使用(例如反覆的跳躍或急停等動作)讓髕骨韌帶上產生過大的壓力,
所以在了解受傷成因後,往後在運動過程中應該要注意的除了股四頭肌的肌力是否足夠外,
再者就是運動的型態是否要改變,改變用膝蓋做煞車或是急停的動作,也可以避免髕骨韌帶反覆受傷。
透過二篇文章簡短的介紹,希望大家對跳躍膝更加的了解,可以更放心的運動喔~!!
因為原創文章,若要分享內容請原文轉貼,並註明出處。
參考資料:
- Aliza Rudavsky, Jill Cook. Physiotherapy management of patellar tendinopathy (jumper’s knee)
- Mark F. Reinking, PT, PhD, SCS, ATC. CURRENT CONCEPT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ELLAR TENDINOPATH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