肩夾擠症候群≠五十肩

肩夾擠症候群≠五十肩

22 11 月, 2019 0 By 全人物理治療所

張藍之  物理治療師

常常肩膀疼痛到坐立難安嗎?手臂痛到撥個頭髮、拿個東西都很痛嗎?相信肩膀疼痛是很多

人的困擾,全人物理治療所帶您認識肩膀疼痛的原因,找出原因就能短時間透過物理治療徹

底解決肩膀疼痛的問題。

「肩夾擠症候群」最早在1972年由Neer提出1,是指在肩峰下空間的肌腱或滑囊被夾擠產生的

肩膀疼痛。常見於需時常將手高舉過頭的運動或職業,如:游泳、棒球、羽球和排球等,也

會發生在長期姿勢不良的人身上。

圖片來源:janderson99.hubpages.com

肩膀痛

五十肩V.S. 肩夾擠症候群

診斷

五十肩

肩夾擠症候群

成因

肩膀關節囊沾黏

肌腱或滑囊被夾到

肩膀動作

﹝舉手、旋轉﹞

受限

﹝動作不能到底﹞

正常

疼痛﹝非急性期﹞

動作做到底時疼痛

動作中疼痛,到底反而不會痛

不是所有肩膀疼痛都是「五十肩」,上方表格僅是簡易區辨方式,實際情形還需經過醫師診

斷。

肩峰下空間在哪裡?

肩峰位在肩膀尖端,是肩胛骨往前延伸,連接至鎖骨的結構。肩峰下空間是指肩峰下方至肱

骨頭之間的區域,該空間有棘上肌和二頭肌的肌腱通過,也有肩峰下滑囊和關節唇在此

﹝Stphen M Simon, David Kruse, J Bryan Dixon, 2014﹞。

圖片來源:krames.sjmctx.com

解剖

「肩夾擠症候群」如何產生?

肩峰下空間變小,會使空間內的肌腱和滑囊被擠壓,產生肌腱炎或滑囊炎。

而使肩峰下空間變小的原因包括:

先天因素:肩峰形狀呈鉤狀。「肩夾擠症候群」和「鉤狀肩峰」呈高度相關2,因肩峰處的倒

鉤,使肩峰下空間變小,更易夾擠到中間的軟組織。

圖片來源:Graphic 53837 Version 2.0

hooked  

生物力學因素之一:重複高舉過頭的動作→肩胛骨附近肌群疲乏→肩胛骨和肱骨間的協調出

現問題→肩膀穩定性變差→肱骨頭往前、往上位移→肩峰下空間變小

生物力學因素之二:身體長期處在不良姿勢﹝如下圖﹞→軀幹和上肢前側肌群過於緊繃﹝胸

肌、前側三角肌、二頭肌、肩內旋肌﹞,後側肌群相對無力﹝斜方肌中段、菱形肌、後側三角

肌、肩外旋肌﹞→肱骨頭往前、往上位移→肩峰下空間變小﹝Craig Paesons, 2015﹞

圖片來源:Graphic 83224 Version 1.0

posture  

退化因素:肩峰鎖骨關節有骨刺生成。

「肩夾擠症候群」的症狀是什麼?

疼痛弧:舉手﹝外展﹞動作中有特定角度會感到疼痛,通常在外展的前30∘和中間60∘至

120∘,避開這些角度後又不痛了。

圖片來源:fitnesspainfree.com

painful arc  

手臂水平內收會更痛:將手掌碰觸對側肩膀,接著舉高。此姿勢通常會誘發出原本的症狀。

圖片來源:fitnesspainfree.com

ADD  

疼痛部位:肩膀尖端,有時會下傳至上臂。

肩膀動作和肩胛骨間的協調出問題

肩夾擠症候群的個案,其協調動作和正常人相比略有不同。便是此種異常動作模式,讓肩峰

下組織反覆被夾擠。下面列舉兩種在舉手﹝外展﹞動作時,會出現的異常模式3

肩胛骨後傾不足:正常肩膀外展動作,會協同肩胛骨的後傾動作,。而肩夾擠症候群的個案

缺乏此動作,一方面是因為胸小肌太緊將肩胛骨拉住,另一方面是前鋸肌下段無力使後傾動

作無法產生。

圖片來源:fixtheneck.com

posterior tilt  

圖片來源:trainingbyteri.blogspot.tw

minor

serratus

肩胛骨上移過多:肩胛骨上移和聳肩動作有關,因為肩膀關節囊過緊,加上三角肌與旋轉肌

群無力,使外展動作無法順利產生,便用聳肩來代償。

圖片來源:thesportsphysio.wordpress.com

elevation

本篇提供「肩夾擠症候群」的基礎概念給大家,但若有肩膀疼痛還是要透過醫師檢查與診

斷,不可妄下結論喔。

至於「肩夾擠症候群」的治療方式與復健動作,會有專題再做介紹。

 

因為原創文章,若要分享內容請原文轉貼,並註明出處。

參考資料:

1. Neer CS II. Anterior acromioplasty for chronic impingement in the shoulder: a preliminary report(1972). J Bone Joint

Surg Am. 54A:41.

2. Mehta S, Gimbel JA, Soslowsky LJ(2003). Etiologic and pathogenetic factors for rotator cuff tendinopathy. Clin Sports

Med. 22(4):791.

3. Amy Cloe L., Philip M.C., Lori M., Neal P., Brian S.(1999). Comparison of 3-dimensional scapular position and

orientation between subjects with and without shoulder impingement. Journal of orthopaedic & sports physical therapy.

29(10):574-586

 

※感謝每個願意分享物理治療案例的個案,IG有運動處方影片歡迎訂閱  
#新竹物理治療 #運動治療 #運動處方訓練 #全人物理治療所

※本部落格之文章圖文皆為全人物理治療所所有,禁止任何全部或部份之拷貝、截取行為,如果喜歡本文歡迎直接分享網址,或聯絡本所授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