脊椎正中位的小觀念

脊椎正中位的小觀念

文/ 張藍之物理治療師

圖片製作 / 蔡郁羚物理治療師

身體的每個弧度,都有它的意義!
在新生兒時期,整條脊椎是蜷縮的弧形;隨著嬰兒把頭撐起,頸椎便發展出內凹的弧度;再隨著嬰孩站立起來,腰椎發展出內凹的弧度。這種『內凹-屈曲的波浪形狀』,使身體能夠有效率承重,並且在移動時吸震緩衝。

身體的每個弧度,都有它的意義!

如果脊椎像一根直挺挺的棍子,承接地面反作用力時,衝擊力會一路從尾骨直達腦袋,應該很快就會變豆花了吧。所以讓脊椎保持微微的彈性,並且在最分散壓力的弧度上,是很重要的,這就是「脊椎正中位」的概念。
所謂「正中」,就是最前面與最後面的中點。試著很駝背、很駝背,再超挺胸、超挺胸,在很駝背與超挺胸的中間,就是胸椎的正中位;試著很翹屁股、很翹屁股(骨盆前傾),再很收尾骨、很收尾骨(骨盆後傾),在翹屁股與收尾骨的中間,就是骨盆的正中位。因此,正中位不是一個固定的弧度,每個人多少有些不同。

最常見的錯誤姿勢,是「骨盆前傾」。有些人誤以為骨盆前傾是一種結構異常,事實上,骨盆本來就能前傾和後傾,與手肘能彎曲和伸直一樣。而這個錯誤姿勢出現的原因,是誤把「挺腰」當成「挺胸」在做了

骨盆前傾會連動腰椎過度內凹,側面看會覺得屁股很翹,腰很有arch,雖然很性感,但可是有風險的。當腰椎長時間處在過度內凹姿勢,會使脊椎沒有彈性,承重時不斷推擠前縱韌帶(從前方擋住腰椎的彈力繩),當彈力繩被推鬆,就有腰椎滑脫的可能。我接觸過許多腰椎滑脫的個案,發現他們都有骨盆前傾的習慣。

身體的每個弧度,都有它的意義。讓身體回到最自然的弧度上,才能與重力和平共處
1,182
觸及人數
213
互動次數
加強推廣貼文
你和其他41人
9次分享
留言

分享

※感謝每個願意分享物理治療案例的個案,IG有運動處方影片歡迎訂閱  
#新竹物理治療 #運動治療 #運動處方訓練 #全人物理治療所

※本部落格之文章圖文皆為全人物理治療所所有,禁止任何全部或部份之拷貝、截取行為,如果喜歡本文歡迎直接分享網址,或聯絡本所授權。